进入三伏天后,北京的天气越来越炎热,在室外待一秒,不少人立即感到自己要被烤熟了。中午12点,柳芳趁着午休,走出办公楼,一股热浪顿时扑面而来,还没走上200米,她的额头开始流汗,嗓子热得冒烟,只想喝点水解渴。
看到前方有个便利店,柳芳立马钻了进去,快速走到冷柜面前,看着五颜六色的饮料在自己面前排开,仿佛都在向自己招手:“快来喝我!我又凉又甜!”深知解渴还得靠水的柳芳忍住了,走到水的货架前。
农夫山泉、怡宝、百岁山……各种品牌应有尽有,零售价2元起。“一块钱的水几乎消失了。”柳芳对《财经天下》周刊说道,她已经记不起自己上次喝一块钱的水是什么时候了。“上学常喝的康师傅,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涨到一块五了。”
据柳芳观察,在北京商圈就不必说了,就连五环外街边的烟酒超市和小商店,也很难见到一元水的影子了。
有件事,柳芳印象很深刻。有个周末,她去南五环外的叔叔家,路过一家烟酒超市,里面一整面墙并排摆着两台三开门的冷藏展示柜,柜子里有啤酒、可乐、茶饮,市面上流行的品牌应有尽有,但饮用水只有两个品牌,农夫山泉和怡宝,售价两三元起。